• 陳永仁醫師

    陳醫師是長庚醫學中心的主治醫生,專精於解決足踝各類疑難雜症,是台灣在人工踝關節置換技術的先驅者,為台灣足踝醫學的進步貢獻許多心力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踝關節大小事

    踝關節是人類下肢三大關節之一,需承受全身的重量,長年累月的磨損下,使得踝關節退化,進而造成疼痛跛行、生活不便。早期的發現及治療,可減緩病情的惡化,增進生活品質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全踝關節置換

    全踝關節置換術適用於因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創傷後或退行性關節炎而致踝關節受損的患者。藉由恢復關節軸線及替代踝關節的彎曲與伸展運動,恢復患者的行動能力並找回靈活的生活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國內外成功經驗

    人工踝關節在國外已經有十幾年的使用經驗,近年來也有許多中長期的追蹤報告發表,對於年紀較大、活動量小的患者,皆能提供長期滿意的結果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  踝關節位於下肢三大關節中最下端,需承受全身所有的重量並維持下肢的穩定性,同時兼具靈活的跑跳功能。踝關節主要是由三塊骨頭組成(如下圖),腳踝的部份稱為距骨(Talus),距骨上方和脛骨(Tibia)的遠端貼合在一起,腓骨(Fibula)則是小腿外側的小骨頭。距骨的底部和腳跟骨(Calcaneal)互相接處,關節軟骨則負責吸收震動及壓力。

關節韌帶可負責維持關節活動的穩定度,踝關節的韌帶可分為三個部份:

(1) 外側群:

前距腓韌帶(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,ATFL)、後距腓韌帶(posterior talofibular liament , PTFL)、跟腓韌帶(calcaneofibularligament , CFL)。

(2) 內側群:

為三角韌帶(deltoid ligament),由五條韌帶共同組合組成,分別為前脛距韌帶、後脛距韌帶、脛跟部韌帶、脛舟部韌帶及脛距部韌帶。三角韌帶主要功能在於防止踝關節的外翻及外旋。

(3) 脛骨和腓骨間的聯合韌帶。

  關節軟骨主要負責吸收震動力量,因此當關節軟骨磨損過多時,會導致骨頭與骨頭直接接觸,產生疼痛和活動受限的情況發生。肌肉主要用來控制踝關節的肌肉,以解剖結構來區分可分為小腿前方、後方與外側面的三組不同肌肉群。小腿前方的肌肉群主要負責踝關節的向上彎曲,同時也控制踝關節的內翻;後方肌肉群主要作用是主導踝關節的向後彎曲;外側處的肌肉群負責執行踝關節的外翻動作,並能防止踝關節過度內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