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陳永仁醫師

    陳醫師是長庚醫學中心的主治醫生,專精於解決足踝各類疑難雜症,是台灣在人工踝關節置換技術的先驅者,為台灣足踝醫學的進步貢獻許多心力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踝關節大小事

    踝關節是人類下肢三大關節之一,需承受全身的重量,長年累月的磨損下,使得踝關節退化,進而造成疼痛跛行、生活不便。早期的發現及治療,可減緩病情的惡化,增進生活品質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全踝關節置換

    全踝關節置換術適用於因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創傷後或退行性關節炎而致踝關節受損的患者。藉由恢復關節軸線及替代踝關節的彎曲與伸展運動,恢復患者的行動能力並找回靈活的生活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國內外成功經驗

    人工踝關節在國外已經有十幾年的使用經驗,近年來也有許多中長期的追蹤報告發表,對於年紀較大、活動量小的患者,皆能提供長期滿意的結果。
    +Read More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  髖關節、膝關節,以及踝關節,是人類下肢的三大關節,需要承受全身的重量,當我們做出跳、蹲、走、跑…等動作時,加上地面的反作用力,下肢關節更是必須要承受數倍的壓力,尤其是居於下肢三大關節最末端的踝關節,因為負重面積小,週邊的肌肉與韌帶也少,承受的壓力更是下肢三大關節之首,所以在經年累月的負重磨損之下,踝關節退化的症狀便發生在許許多多患者身上。其中最普遍的即是退化性關節炎,與人口老化有非常直接的關係,它是一種慢慢發生,逐漸變壞的疾病,就好比汽車輪胎一樣,使用久了會加速車胎的磨損,需進廠修補,人體雖然自行有修復功能,當修復速度遠不及老化速度,症狀就開始了!主要病變的地方是骨與骨接觸面,即所謂的軟骨。任何關節疾病都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。例如肥胖、關節面不平整、韌帶傷害引起關節不平穩、遺傳因素、骨頭壞死、痛風、感染等等。通常初期症狀是疼痛,關節附近肌肉變緊,活動性變差,病患會覺得行動吃力,當症狀逐漸加重,一般日常生活便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
除了因老化所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,另外有三種原因也會造成踝關節病變及退化:

  • 第一種為先天型,例如先天性小兒麻痺患者,在出生時關節軸線已經不正確,再加上長年累月使用造成磨損,最終造成關節退化。
  • 第二種為發炎型,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細菌性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…等發炎性疾病,所引起踝關節退化;很多年紀輕輕的患者發現自己關節疼痛,誤以為是提早老化的現象,其實不然,極有可能是自體免疫不全或是遺傳所引起的類風溼性關節炎,女性被診斷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,約是男性的三倍多。
  • 第三種是創傷性關節炎,也是常被民眾忽視的一環,當骨折或韌帶受損後若無給予適當的治療,很容易因軸線不正,造成關節面不平,最終造成關節軟骨磨損;而腳踝扭傷造成韌帶鬆弛,亦會使得關節不穩定,關節內軟骨面受力不平均,時間久了最後導致關節磨損及變形,關節炎症狀即會隨之而來。

  踝關節病變至後期最後共同的特徵變是關節軟骨破壞損傷;骨刺增生;關節嚴重腫脹變形。然而踝關節又必須支撐全身的重量,一旦發生病變,常會導致疼痛,寸步難行,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。所以治療踝關節炎絕對不能拖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便可減緩疾病的繼續惡化,也可盡量改善關節疼痛,增進生活品質,不讓關節繼續惡化下去。